松肩松腰松脊椎的小方法 孙德明谈汪永泉太极拳真要

孙德明,1924年生人,天津宝坻人 。 为汪永泉嫡传入室弟子.7岁跟商宝善学习杨少侯传授的杨氏小架 。 1953年进京工作,和马洪藻学过形意拳 。 1966年投在崔毅士门下,学习杨式大架及推手 。 1978年拜汪永泉为师,学习中架及杨家家传的推手功夫,直至汪永泉去世 。 一生别无它好,专心研究拳 。 在拳技击上尤其具有精深造诣 。 现任北京永泉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。 谈到汪永泉的功夫,孙德明这样描述:“非常细腻,但又无边无际 。 细腻的跟水一样,摸起来柔,用起来威力又无穷 。 汪永泉老师的拳法象大海” 。 “我们跟他动手,无论多大的劲力下去,摸不到东西”,“过去说泥牛入海,泥牛还有点摩擦力、阻力,但你使向汪老的劲是没有任何着落的” 。 孙德明道,汪老对太极拳的精、纯要求很高,太极拳要精炼,除了下苦功,还要掌握核心技术,要不然,东西不对,下的功夫越大,走偏就越远 。 精的东西不在多,可能就那么几点,但要准确 。 功夫精了还要纯,混了杂质,就会变样 。 现在很多传统太极拳变化比较多,外形变了,内在的核心不能变,神韵不能变 。
技击秘要——点、拍、断 孙先生说,汪老的技击功夫,很细腻,一出手,跟书法的用笔似的,有来历,不是随便乱比划的 。 这个来历就是内功 。 一举手,内功就有 。 有内功就可以没有法,太极拳论说,动即是法 。 这是讲在内功的基础上,没有内功,这话是空谈 。 练拳开始的时候,所有的法都是练习内功之用,内功有了,逐渐去法 。 技击的具体运用有劲,太极拳的劲有很多种,汪老独门秘技,他最拿手的,也是最常用的,是点、拍、断三法 。 “点”是汪永泉先生得心应手的技击之法,运用最多,随心所欲,信手拈来 。 无论对方以何种方向,何种劲力来攻击,皆以全身功力凝聚指尖,照其劲源,点击截断,其攻自破,且劲力回击,自毁长城 。 孙德明先生说,他多次亲见汪老以点法展示技击功夫,并亲身感受了汪老“点指神功”的威力,进攻者遭此一点,委顿如败絮飘风,丧失战斗力 。 如今,孙德明经过多年苦练与实践,对点法心得尤其透彻 。 “拍”为截其劲路,迅捷无伦,避其锋芒,击其中核 。 在敌旧力将竭,新力未生之时,重击敌枢纽 。 很多人误解太极拳慢慢悠悠,那只是在练习之时,运用时也会如雷霆万钧,闪电过隙 。 “拍”之诀窍就在准、快,准为击其要害,快为抓住时机 。 拍法运用,往往一招令敌溃倒于地,或飞摔出去 。 “断”更是有“莫测”之功,断敌之劲、断敌之意,断其来路,也断其去路,只要对方进攻,以断法制之,令敌难逃溃败下场 。 运用“断”法时,先以对方来击之势,顺其所为,令其得机得势,我则被势,敌刚一摸实处,我瞬间突然断开,无影无踪,使敌如临深渊,云端踏空,无从着落 。 对方遭此断法,必然心生恐惧,从精神到劲力彻底瓦解 。 断必须要断的干净、彻底,在瞬间从“有”到“无”,完成一个太极状态的变化,要做到这一点,内功的运用极为通畅、圆润,内劲收、发由心,到了举重若轻的境地 。 孙德明先生说,这些东西过去汪老是不让轻易向外说的 。
练拳真髓——松、散、通、空
内功怎么练?孙德明先生说,汪永泉先生所传内功心法中,最核心的有四个字,即“松”、“散”、“通”、“空” 。 松,是始终贯穿练习过程的核心要领 。 拳论曰,“中正安舒”,讲的就是松的状态 。 汪老说:“松,是全身放松,某一部分的松是没有意义的 。 松,从神态到动作都不能紧张,是恢复人先天的自然状态” 。 自然就是不要故意去做松,一故意,就做作了,就不是松 。 孙德明说,松是从上到下,从外到里,完整一气,内气向下沉,肢体在松中保持灵活 。 散,是气的通常状态 。 拳论说,“气宜鼓荡”,散就是绵绵细细的鼓荡,在练拳过程中把内气运行到身体各个部分,各个梢节 。 散是由内到外的,通彻全身 。 孙德明先生说,打个比方,在一湖安静的水中,丟进去一个石头子儿,激起的水波一圈一圈从中心向外扩散,这就是散,类似太极拳的功夫,就是一动无有不动 。 做到了“散”,气才能顺,这是练内功必须要达到的程度 。 通,就是流畅,劲路流畅,气脉流畅 。 (拳论说,“总须完整一气”)是一种动态均匀的状态 。 要达到通,练拳中身体状态必须保持一种科学、合理的形态,比如要张肘、松肩、开胸等,内气一通,脏腑就得到很好调节,练拳就非常舒服,“气遍全身不稍滞” 。 越练越神清气爽,练拳的妙处也不断体现出来 。 不通就会越练越累越疲乏 。 空,就是空灵的境界,太极拳功夫练到非常浑厚,即“有”的程度,又全身虚灵,即“无”的程度,有无相生,就是“空”,拳论说“全体透空”,透了才能空,松,散,通都是达到“透”的阶梯 。 做到“空”,于己则身体无紧张点,消除引起疾病的一大根源,于人则搭手无滞留点,没有把柄与人,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,即推手的“神明”境界 。 孙德明先生说,松、散、通、空这四大要诀,在练拳过程中需要逐步体会,它们又是完整一体的,不能割裂开来理解,只有全部做到了这几方面,内功才算登堂入室 。

推荐阅读